同心抗“疫” | 学院师生同心抗“疫”共筑安全防线
发布时间:2022/05/03
撰稿:
编辑:
审核:
来源:
    为落实学院疫情防控各项政策,充分确保师生的健康和平安,3月14日以来,学院展开了疫情防控系列工作,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线上教学,以教战“疫”
    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复杂的形势,为了切实做好教学工作,学院以教战“疫”,启动线上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及线上教学条件,科学重构教学内容,广泛搜集、挖掘或自建线上教学资源,合理序化整合教学资源,确保线上教学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备课全面,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各种教学资料辅助教学,课堂适当结合社会时事、网络热点和传统文化,既增加了课堂互动和趣味性,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线上认真听课,师生互动交流频繁,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同质等效,做到了人才培养“不断线、不降质”,实现了抗疫与教学两不误。

主题活动,齐心抗“疫”
    为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的学生管理,更加精准的落实学院党委关于疫情防控的指示精神,学院各系部整体统筹,辅导员精心组织,充分利用每周班会制度,对学生组织开展了多场“疫情防控”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各年级辅导员围绕国家对疫情防控相关政策要求,为同学们详细分析了近阶段我国疫情防控现状及高校疫情防控的特殊性,号召同学们严格遵循学院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一是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严阵以待,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态;二是理解、支持、配合学院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管理制度、快递收取流程等方面的要求。通过主题班会不仅使学生们了解了疫情防控知识,增强了自我防护能力,还提高了大家对疫情防控形势的正确认识,加深对各项防控制度的理解,真正形成“抗疫合力”,共同维护好校园安全稳定。

    为更好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建团百年,持续深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历程,学院艺术实践中心举办“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同呼吸、共命运、守望相助、共抗疫”主题演讲比赛。演讲比赛中,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真实的情感、鲜活的事例带领大家重温红色记忆,回顾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共青团的光荣历史,讲述了革命先辈、抗疫英雄的光辉事迹,以昂扬的斗志和满腔的热忱为大家带来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关注健康,开心抗“疫”
    为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学院积极组织策划系列心理体验活动。视觉艺术系与学生处心理健康中心开展三项心理体验活动,助视传学子戴好“心理口罩”,提升心理韧性。数字艺术设计系与学生处心理健康中心组织策划心理游园会活动,让同学们能在丰富的心理知识与多彩的游戏中度过欢乐时光。艺术实践中心举办心理趣味运动会,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团队协作的风彩,激发了大家在疫情期间强身健体的热情,增进了师生感情,营造了轻松融洽、健康和谐、共同进步的校园文化氛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知识科普、团队合作游戏让同学们全身心投入,感受自我,接纳自我,在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同时收获学习和生活中更多的阳光与灿烂。

志愿服务,爱心抗“疫”
    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复杂的形势,为了切实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学校党委相关工作部署,学院广泛宣传动员,组建的了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学干部组成的师生志愿者工作队伍,他们积极奋战在校园疫情防控一线,全力配合做好校内师生的全员核酸检测、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为守护好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艺术实践中心临时党支部、团总支就组建的一支由60余名成员组成的师生志愿者工作队伍,他们从注册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到熟悉操作程序,坚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为了方便信息采集,他们经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出色的完成了每次核酸检测任务。在艺术实践中心大门、教学楼、宿舍、围墙周围、食堂门口等重点防控地点也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每天巡逻、排查,履职尽责,不辞辛苦,主动担当,为校园安全和师生的身体健康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贴心服务,暖心抗“疫”
    为解决校园闭环管理期间学生们遇到的电脑小故障、卡顿变慢和一些同学的衣服出现破损等小问题,视觉传达设计系组建了“一修哥”“一绣姐”雷锋服务岗两支队伍,帮助同学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帮助同学们的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同学加入队伍,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数字艺术设计系也在急同学之所急,想同学之所想,解同学之所难上下足了功夫。当了解到学生的电脑、手机有需要维修的问题后,系部领导积极组织与协调,在校内外教师的共同配合下,帮助学生解决电脑和手机维修问题。各班辅导员积极联系班级学生,询问维修意愿,了解情况后进行汇总,并对需要维修的物品分类注明维修问题。老师们细致认真的暖心行动确保了学生们电脑、手机的维修顺畅进行,贴心服务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了坚实的保障。